大家好,欢迎回到陈华讲B1专栏,今天我们来聊一聊BOM和工艺路线。
BOM是英文Bill Of Material的第一个单词的简称,翻译过来,就是用料清单。他的含义就是生产指定的产品,需要用到哪些原料,各用多少数量。
工艺路线,英文叫ROUTING,指的是把一个产品生产出来所需要经历的环节。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把加工一个产品,所需要的工序,逐个按先后次序排列起来,这就是工艺路线了。
在SAP B1里面,工艺路线和BOM,都是在生产模块下面的物料清单中维护。我们可以先来简单看看这个功能在SAP B1中的表现,然后再来聊一聊BOM和工艺路线在实际项目中的一些应用和扩展思路。
SAP B1中的物料清单这个功能,其实就是BOM,这是因为之前B1里面是只有BOM,没有工艺路线的。工艺路线是后面的版本增加上去的,增加的时候就没有单独设置一个模块,而是和BOM合在一起进行维护。
因此当我们打开B1的BOM的时候,可以看到在BOM的表里面,每一行都有一个类型。
1、物料
这个类型有四种选择,一种叫物料。
这种类型就表示这一行所维护的,就是原始的BOM中的原料清单。选择这种类型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这一行定义物料号、物料的用量、物料的发料仓库等。
2、资源
第二种类型叫资源。
资源也是B1在后期版本加上去的,选择这种类型,那么我们在这一行,维护的是生产这个产品,所需要耗用到的一些生产资源,以及需要耗用到的资源的用量。资源可以在专门的资源主数据中进行定义和维护。我们可以把什么东西定义为资源呢?
例如:
生产产品所需要用到的设备,或者工装、模具、厂房资源等等,还可以把生产一个产品需要耗用到的人工,甚至特殊技能的人工、班组等定义为一个资源。
资源在SAP B1中的应用,主要的意义会有两个
第一是可以用这个功能来监控生产资源的使用情况。
例如查看某台设备的产能负荷,又例如想统计、分析一下某个特殊资源的利用情况等。
第二个意义呢,是我们可以为每一个资源定义一个资源价格,通过在BOM中指定耗用资源的种类、数量,我们可以准确地把资源使用的成本,分摊到完工入库的产品成本中,让我们的制造成本更精确。
当然这第二个作用,还需要结合实际项目的成本方案来进行精细的设计。
3、文本
第三种类型,叫文本。
选择这个类型,就会把当前这一行,变成一个只能显示信息、提示的文本行。类似营销单据。
例如销售订单、采购订单的文本行类型,这种类型最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为了把BOM中的物料、资源等进行分段显示,让界面变得更清晰、可读。
具体的应用,可以根据项目要求来进行变通。
例如:
在没有工艺路线这个功能的版本上,也可以用文本行来分隔不同的工序,以便让领料的人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在哪道工序上,会用到哪些物料。还可以用文本行类型,来记录生产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简单的作业指导要求等等。当然这种类型在具体项目中,如何应用来达成客户的需求,这就要看顾问的想象力了。
4、工艺路线
第四种类型,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工艺路线。
系统里面叫做路线阶段。大家可以把它理解为工序就可以了。当选择这种类型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一行设置为事先定义好的某一道工序。
这里需要值得大家注意的有三个地方:
01工序本身有先后次序
所以在BOM和生产订单的行里面,工序的排列,从上到下,它的顺序是有意义的,表示生产的先后。我们可以通过行里面的路线顺序字段,或者窗口上的上移和下移按钮来调整某一道工序的位置。
02隶属于某一道工序
第二是启用了工艺路线以后,在BOM中的每一个物料,都必须要隶属于某一道工序。
所以系统会强制要求BOM的第一行,就是一个工序,而不是一个物料。
在每一行的工序后面的行里面的物料,都是属于这道工序,需要在这道工序中使用的物料。BOM中如果启用了工艺路线,那么允许存在不耗用任何物料的工序,也就是说这道工序后面没有任何的物料,但是不可以存在不属于任何工序的物料。
03工序的前置期
第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在B1中定义的工序,除了先后次序,还可以有工序的前置期,在系统中叫做等待天数。
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跑MRP,运算材料需求的时候,是可以按工序来计算的。
例如:
如果A工序需要5天完成,才能开始进行B工序的加工,那么运算MRP的结果中,B工序所需要的材料,要求到货的日期,会比A工序用到的材料,会晚5天到货。所以我推荐大家,当需要管理到工序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用系统标准的工艺路线的功能,在这个基础上扩展,比全新的二次开发会更适合。
物料清单
在SAP B1的物料清单功能中,可以为物料清单定义四种类型。
一种就是传统的生产BOM,也是我们在项目中运用得最多的功能。今天我们谈到的BOM和工艺路线的扩展和表现,都是围绕着这种类型来展开的,请大家务必要注意。
另外三种类型的BOM,分别是装配BOM、销售BOM和模板BOM,这三种类型分别应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单独再展开进行讨论。
SAP B1里面的BOM和工艺路线,标准的功能介绍差不多就是这些,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在实际的项目实施中,我们如何来设计我们的项目方案和管理逻辑。
首先,在BOM的物料清单中,我们哪一些物料,需要进入到物料清单中,哪一些不需要进去呢?
进入BOM的物料,它的成本肯定会进入到产品的成本中,而在生产中使用的,但是没有进入BOM的物料,它的成本只能当做制造费用,在当期的入库产品中按一定规则进行分摊。
欣赏和珍惜
所以我们的第一个原则,应当是按照哪些是需要精确计入产品成本,来进行划分的。除此之外,我喜欢用的一些原则,有下面这些,可以供大家设计项目的时候参考。当然这只是一些通用的原则,并不是绝对不能变的,在具体项目中,根据客户具体的需求,肯定还需要做不同的变通设计。
在BOM中,应该包括所有的原料和包装物。不过这里的包装物需要注意,如果包装是在生产线完成的。
例如
产品完工的时候,就必须要贴上标签,进入无尘的密封袋,或者进行装箱、封箱,那这种包装物,就最好是放入BOM,在BOM中存在,指导生产线进行领料。
但是如果包装不是在生产线完成的,例如入库后,根据不同的客户,可能会有不同的包装,或者根据不同的运输方式,有不同的包装,然后由专门的打包组来负责出货前的包装,那这种包装物,最好就不要视同为产品的组成部分,不要放到BOM中,而是走相关的费用,例如销售费用等走掉。
在BOM中,不要包括不属于产品组成部分的、生产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消耗品。
例如
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到的酒精、润滑油一类的耗材。原因是这类消耗品物料,它的本质,就和机器折旧、厂房折旧一样,只是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费用,作为制造费用来处理会更适合。
另外还有一个是否容易计量和统计的因素在里面。因为它不是产品的组成部分,所以消耗量的多少,并不能精确地界定,有可能不同的机器设备,或者不同的操作员工,所耗用的这种消耗品,都会有巨大的差别。
例如
有些设备比较新,润滑情况良好,耗用的润滑油就会很少,而有些设备保养时间过长,或者设备陈旧,消耗可能会更多等等。如果人为的,一定要放到BOM中做精确的管理,其实是耗用了管理成本,但是不会收获对等的好处,我觉得是得不偿失的。不过如果存在一些专用的、有可能价值较高的消耗品,那么为了精确地分摊成本,也可以放入BOM中。
例如某一种试剂,只是在生产某些指定产品的时候会用到,并且成本金额还挺高,那么这种就可以按照理论用量,放入BOM中,进行倒冲,或者月末根据实际发生额进行分摊。
客供料
BOM中,应包括客供料。
有一些来料加工型的企业,客户会提供一部分物料,这部分物料的所有权,属于客户,而不属于生产企业。
这种业务的本质,其实和我们外协给供应商进行加工是一样的,我们理解为客户外协给我们来加工,我们是作为客户的外协供应商存在就可以了。
有些企业没有把客供料放入BOM,这个我觉得是不合适的。
客供料的入库、领料、耗用,都应当和我们正常的物料一样来操作,也应当在BOM中存在,唯一区别,仅仅在于客供料的成本永远为0,所以它不会影响我们最终的产品成本和销售成本、销售毛利。
但是在公司内部的库存、生产等环节的管理,应当和正常的物料一样进行管理,包括批次追溯等。
以上是BOM中物料构成的一些通用的原则,可以供大家参考。
实际项目
在实际项目中,大家有可能还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在BOM通常在生产企业,是有分类的。
比如比较常见的一种分类,就是会把BOM分为EBOM和PBOM。即工程BOM和计划BOM。
还有些企业可能会分为DBOM(设计BOM)和MBOM(制造BOM)等。BOM的概念其实非常的广泛,不同的BOM对应着不同的目的和使用范围。大家不用去记忆这些术语,你只需要理解它们的逻辑就可以了。
这里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些常见的BOM的分类:
例如
我们要生产的产品是矿泉水瓶,那么这个产品的BOM,也就是说他的物料组成,可能就会是:一个瓶盖、一个塑料的瓶身,一个粘贴在瓶身上的标签。那么这个BOM,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一个工程BOM,或者技术BOM,或者又可以叫研发BOM,它体现的完全是产品的构成。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我们用这个BOM来指导车间生产和领料,可能就会有很大的偏差。
因为我们在生产瓶盖时,现有的设备,导致了我们实际上需要用到两个瓶盖,因为这个设备损耗率非常的高,每次都要用两个瓶盖,才能生产出一个矿泉水瓶。所以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制造水平,定出损耗率,加在BOM中,这才是真正有指导意义的BOM。
除了损耗率以外,有时候我们还会添加一些不是产品组成部分的特殊物料。
例如
前面我们提到的,有一些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品,如果是专用的,并且价值较高,也会放入BOM中。还有可能我们会把工时,也作为一种特殊物料放入到BOM中,以便正确核算产品成本。但是这些对技术BOM来说,是不会存在的。
除了特殊物料,还有可能会放入资源,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及的,比如产品在哪个设备上生产,会用到什么模具,什么工装,有可能都会做为一个资源放入BOM中,而这些也是技术BOM中不会存在,只会在制造BOM中存在的。
所以BOM根据它的用途不一样,会有不同版本的BOM,这些不同版本的BOM,其内容、用量都可能会完全不相同,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在SAP B1中
只有一个BOM,但是作为顾问,我们要非常清楚,SAP中的BOM,它最主要的作用,是指导生产、指导发料,以及进行MRP运算、成本归集等,所以我们更多的应该把它视同为一个制造BOM,或者计划BOM,而不能当成一个研发BOM,或者工程BOM来对待。
因此在项目中,我们要尽可能的让BOM符合我们的管理目的,把合理的损耗等加入到BOM中,这样才能正确地指导生产、作为MRP运算的重要数据来源。
当然BOM除了指导生产,作为MRP的数据来源,其实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作用,是很多企业会忽略的。
我曾经多次对我的客户灌输过一个观念,在制造型的企业中,最核心的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制造能力!
能把一个产品,以最低成本、最好的质量、最快的速度、最可靠的工艺生产出来,这才是他们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最核心的竞争力。一个优秀的企业,可能并没有很多产品的专利,但是一定要有大量的制造工艺的专利,比如京东方!
每个行业的市场容量都是有限的,如果你的制造能力比别人优秀,成本比别人低,你就能立于不败之敌,不用担心别人把你踢出局。ERP的实施也是这样,当市场不变时,成本越低,盈利能力就越强,也就能更好聚集资源,再次迭代和创新。
所以制造企业最需要关注的,就是自己的制造工艺不断创新和进步。而一家工厂,如果时间足够长,内在的惯性就会阻碍自己的工艺创新能力。
现象
我见过很多客户,都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制造工艺部门就是做图纸的,真正的技术,掌握在车间,甚至掌握在车间的某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手里。订单来了,怎么做,工艺部门说了不算,车间说了才算!这是相当危险的信号,这样的企业永远不会在制造能力上有提升!制造工艺部门与车间的角色分工,我觉得可以定义为教练和运动员,或者裁判和运动员。
工艺部门定出标准,要求车间必须在指定的工时、用指定的资源,指定的工序,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而车间无论经验多么丰富,无权去改动任何的用料、工序、工装等。如果车间没有在工艺部门要求的工时,用要求的资源数量生产出产品,车间的绩效需要受到影响,并要说明原因,提出改善对策。
所以车间不能自己说怎么做就怎么做,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这是不对的。
当然如果车间确实通过长时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也可以反过去挑战工艺部门,可以质疑工艺部门制定的标准不合理,例如损耗率不合理,工时不合理等,让工艺部门可以进一步对现状、对设备、对制造工艺进行重新审视,并修正为符合实际的标准,或者主动进行技术革,以提升制造效率。
通过车间与工艺部门的这种互动,可以让工艺部门不断关注自己制定的标准是否合理,工艺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从而主动去提升、积累整个企业的制造能力,来达到让企业进步的目的。
所以在SAP中,我们管理BOM时,把BOM做为一个标准来考核车间,或者反过来倒逼工艺部门不能随随便便制定标准的一个工具,这是它隐含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甚至是相当核心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要按研发BOM,不要按产品的理论组成部门来创建SAP的BOM,那是没有太多意义,管理目的并不明确的一种做法。
因为时间关系,这个话题我们就不再展开了,部门间的制衡,这是企业管理的一门学问,我认为也是ERP要达成的目标之一,我们在设计任何一个流程、任何一个方案、功能的时候,都要有明确的管理目的,都要有合理的内在逻辑,这才是ERP顾问真正需要关注的东西。
课程分销
今天我们还有大量的东西没有去展开和讨论。例如BOM版本的切换和管理,例如工程变更(ECN)的管理、或者BOM中的替代料管理等,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再和大家再聊聊。
下一讲,我们将来聊一聊SAP B1中的MRP功能。
思考题
最后,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
在有些特殊的行业中,产品并没有标准的BOM。例如每一次来的订单,都是需要定制的,定制化程度相当高。比如做配电箱,里面的配置,每一次都是完全不同的。又比如我们一个客户,做集装箱改造房屋的,每一次的订单,根据客户的需求,都会完全不同。例如有的订单要做一个厨房,供野外使用,有的订单要做成卧室,里面还指定要几个电源插座、几张床,现在的很多无人便利店,也是用类似的过程来快速组装成型一个小房间的。我这客户做的这种产品相当漂亮,也远销世界各地。
大家可以想一想,类似这种完全定制化的产品,那还需要BOM吗?如果不需要BOM,那又如何进行生产和MRP运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