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管理者的工作重点,是在于让计划明确一个日期,而不要去关注这个日期是多少天。至于计划提出来的提前期是不是合理,理论上来说,管理层是不应该去置疑的,毕竟专业部门的专业技能,肯定要比管理者要强,掌握的信息也会比管理层多,他们做出来的判断肯定比管理层要合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假如管理层老是会怀疑计划部门给出的判断不是合理,那么他应该首先就要怀疑自己用的这个人是不是合适的问题了。老是会产生这种疑虑的话,那就果断换人,不要把成本浪费在这种无效的内耗和担忧上。
伍
流程的设计,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要明确有哪些部门会参与评审。这个每个企业、每个行业的情况都不一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计。
下面我们通过分析,订单评审流程是怎么发挥作用,来解决上面的问题的,也可以看看,哪些部门参与评审,可以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以供大家参考。
01
前面我们提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回复客户的交期总是不及时,或者不准确。这种情况通常就会是两种因素引起,一是产能,二是材料的交期。产能需要生产部门来给出意见,材料的交期需要采购部门来给出意见。但是我不建议生产和采购来参与评审。这两个方面的意见,都应当由计划部门来给出。因为生产和采购,并不掌握全部的信息,只有计划才能综合企业所有的信息,做出全面的判断,并且计划是有权限对排产做调节,也有权限对哪一天,采购什么材料做决定的,所以应当由计划部门来参与这两个方面的评审,并对评审的后果负责。
为什么说生产和采购并不掌握全部信息?举个例子来说,采购很清楚采购什么材料,需要多少时间,供应商交付的能力有多强,但他并不清楚当前库存还有多少材料,或者有什么样的材料其实也是可以挪用的。所以采购来参与这方面的评审是不合适的,必需由计划来参与,只有计划才能掌握所有的信息。计划也必需要掌握所有的信息,否则他根本没有办法排出合理的材料需求计划和产能计划。
02
第二个很容易产生的大的问题,当订单完成后,发现预计毛利和实际毛利相差很大,导致企业做出了错误的决策,例如优先生产了不那么赚钱的订单,而拖延甚至取消了更赚钱的订单。那这种情况,如何能在订单评审的阶段就能最大化杜绝呢?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无非就是下面几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种就是这个订单的工艺复杂程度可能超过了我们的预估。例如同样在卖一款产品,客户可能额外提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要求,或者对某个公差要求得稍高了一点,可能就会导致我们的生产工艺变得比预期的更复杂,付出的成本更高。而这种客户的要求,对销售人员来说,是无法判断会给后期的交付带来什么影响的,这种往往需要专业的人才能判断。
所以如果企业里面,经常会有类似的客制化的需求,那么建议在订单评审流程中,加入工艺部门的评审。让工艺部门在售前就介入,并出具评审意见,对于售前的决策来说就会更严谨。在产能与市场发生矛盾的时候,决策者也能更容易判断应该优先把有限的产能向哪些订单倾斜。
第二种可能性是客户可能提出了额外的产品配置要求。例如在卖电脑时,要求配置更大容量的内存等。这种要求对产品成本的增加,往往是可见的,销售也可以根据事先的一份清单,向客户提供新的报价。但是如果有些企业,并没有把这种可配置性以标准可选清单列出来的话,那可能就会有潜在的风险。比如换上了更大容量的内存,会不会导致电源负担加重?或者与主板不兼容,让系统崩溃等?
所以对于出售可配置产品的企业来说,建议尽量能够事先把所有的配置,列出清单,销售只能在有限的清单配置中选择。如果无法事先列出这样一份标准可选配置清单,那么研发部门就必需要参与到订单评审中,对每个订单的客制化配置做评审,给出判断意见,看看改动的配置,会不会对产品本身的性能等带来风险,从而增加为弥补这种风险付出的额外成本,或者尾保成本等。
第三种可能性是在货物的装运、物流中,可能会带来的额外的成本增加,也会导致订单毛利下降。举个例子,销售接到一个新客户的订单,购买了一款成熟的产品,销售按照以前的报价把这个订单签下来了。可是发货的时候,发现这个客户所在的地区运输条件很差,我们标准的纸箱包装会导致很多的破损,可能需要多考虑额外的运输损耗,甚至换成更坚固的木箱包装等。又或者客户在向我们采购的时候,为了满足他的生产节拍,要求我们把100个一箱的,换成20个一箱的包装,这可能就会导致包装的成本、包装的生产人工大量增加。类似情况还有很多,特别在出口外销的业务中很常见。
所以如果在企业中经常会有这方面的场景,那么企业首先应当在工艺部门增加包装工程师一类的岗位,专门根据每个订单、客户的要求,或者我们自己产品的不同特点和运输要求,设计合理的包装方式,然后参与到订单评审中,在订单评审环节就出具自己的意见。
第四种可能性就是一款在售前看起来不错的产品,但是由于客户对质量要求很高,有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质量成本增加。比如客户的要求,从100PPM,提高到10PPM,有可能我们就需要付出成倍增加的质量控制成本,增加很多检验工位,或者淘汰很多有风险的物料等,这个潜在的损失会出乎意料的大。所以通常情况下,订单评审环节,质量部门是必需要参与的。对一款产品,能不能做,做的话合格率预计能达到多少,这些质量部门都必需要给出评审的意见。
举个例子来说,完全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企业同时接到两个客户的订单,其中一个客户给出的报价很诱人,毛利能达到30%,而另一个客户的报价,毛利仅10%,现在企业产能不足,只能满足一个客户的需求,那么,该接哪一个合同呢?看起来好象应该接毛利30%的,可是那款产品有可能质量相当不稳定,合格率只有50%,做出来的产品有一半是需要返工,甚至报废的,那么质量给出意见后,决策者当然就会选择更合理的,后一个客户的订单。
03
最后,在订单评审的环节,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需要评审的。那就是售价。到底这一单应该卖多少钱是合理的?
对于产品有统一定价策略的企业来说,这个不是问题,按公司的价格政策执行就好了。比如华东地区执行一套最低售价,那么如果签的是华东的订单,让 SAP 系统自动评审,价格是否合理就可以了。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更多折扣,也就最多引入销售经理的评审即可,不需要其它部门的评审。销售经理背负销售指标,并且了解市场和客户情况,给出评审意见会比较客观。
但是如果企业没有统一的定价策略的情况下,那就必需要引入财务的评审,财务评审后,再由销售经理评审。财务评审的目的,是对逐单进行成本的评估,通过成本来对售价是否合理给出评审意见。因为企业如果没有统一的定价策略,也就意味着没有人事先对每种产品的成本、每个地区销售的费用等进行评估,所以最好就是每一单,引入财务对成本的评审,来保证订单毛利的合理性。
陆
以上是整个订单下达和评审的流程设计思路。这个流程在 SAP 中落地也很容易,真正困难的地方,在于这个流程的执行。
有很多企业的销售,接单后永远是急急急,如果要走一个订单评审流程,永远会觉得太麻烦,太浪费时间。所以往往就会让订单评审流于形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管理者需要思路比较清晰,首先对照我上面提到的一些问题,来判断风险大不大,值不值得投入时间和管理成本来做这件事,来执行这个流程。
如果判断下来,订单评审流程必需要走,因为有可能会挽回很多潜在的损失,那么就必需要态度明确地推行,有时候各部门对待工作的配合度,是看高层管理者的态度而定的。当各部门发现高层态度很坚决,这件事情必需做的时候,那么之前抱怨的很多事情,他们其实都是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来解决的。
例如销售总是急吼吼地说,客户午饭前就必需要有一个回复,否则就取消合同。但当他发现公司出于风险把控考虑,坚持要第二天才能给到回复的时候,销售可能主动和客户打个电话,甚至请客户吃个饭,午饭前回不回复,可能就真不那么重要了。而这些手段,其实就是一个优秀销售人员必备的,良性沟通的技能之一。
所以我最后再强调一次:好的管理者,不是去帮下属想办法,想招数,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设计一个流程,把下属的技能、招数逼出来!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先 到这里,最后还是 给大家留两个思考题吧,大家可以去想一想,如果我们的产品本来是需要订单评审流程,可是时间长了,对于一些正常的量产订单,每一次可能都是重复的销售业务,那么还需要走订单评审流程吗?另外对于一些售团内部子公司之间的关联方交易,又需要用订单评审流程去管控吗?
大家下一讲再见,下一讲我们来聊一聊销售订单的变更流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