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售前咨询: 400-890-8880 售后服务: 400-815-0518
「陈华讲B1第十三期」对外付款流程
来源:时间:2021年05月09日

大家好,今天是整个采购模块的最后一讲,从下一讲开始,我们就会进入销售的大模块。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在采购模块中,我们从供应商评审,到采购报价、采购申请,一直到下达采购订单,收货和检验,确认应付,最后我们需要对供应商进行付款,以此来完结整个采购业务。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企业如何来管理自己的付款,以及在SAP中如何帮助企业将流程落地。

 

今天我们讲的对外付款的业务,并不包括企业对外的预付款。关于预付款的相关流程设计思路和处理,我们在【第十一期】的课程中,已经做了说明。

 

所以今天我们谈到的所有的付款业务,都不包括预付款部分,这一点请大家务必注意。

 

在企业对外付款前,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搞明白一个财务上的概念,那就是对外付款的这个行为的合法性,是在付款之前的,确认应付的环节,就已经得到了确定了。

 

稍有点财务基础的,都会知道,在我们确认应付,在SAP中添加应付发票时,我们的财务分录通常是借应付暂估,借进项税,贷应付账款。贷方的应付账款,增加了企业的负债,也就是说,不管你这笔款有没有付,什么时候付,在你的财务报表上,只要应付发票得到确认并被允许添加到系统中,那么在SAP里面,企业的对外负债就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者就会看到企业财务报表上,企业多了一笔债务,这笔负债业务的合法性就得到了确认。

 

搞明白了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推论出:对外付款业务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发生,都和对外负债是否合法没有关系。

 

这个推论会引出两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


第一,我们经常在设计企业管理流程的时候,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对外付款的时候,到底采购应不应该提交付款申请?


在很多企业里面,需要对外付款的时候,都要求采购再提交一次付款申请。

 

我认为这个流程是很不合理的。当采购把发票交到财务,财务对发票进行审核,确认发票是正确无误的,并添加到系统中,对发票进行了记账,这个行为本身就意味着财务认同了采购提交的对外负债的业务,采购的工作就算是完成了。

 

后面要不要付款,什么时候付款,并不取决于采购,而是取决于公司的现金流状况,以及公司的现金使用计划,和采购完全没有关系。

 

所以为什么采购提交了发票,已经附上了所有证明这个业务合理性的文件和单据后,还要在付款的时候再提交一次申请呢?当然,有些企业的管理者,会担心采购的货物是否后续还会有质量纠纷,或者某些商务合同的条款,需要确认是否达成实际付款的条件等等,这些担心,我们后面再详细进行分析。

 

第二,也是比较有争议的话题,也是我们现实中最常会遇到的,坦白说,我们最近的一个项目也遇到过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是否需要管理到哪张采购订单,已经付款了,哪张采购订单,还没有付款?


这个很多人一听,理所当然觉得是:当然要管理到采购订单是不是已经付过款了,这样和供应商对账不是清清楚楚么,老板也可以看到采购订单付款进度的情况啊。

 

我的意见是:除了特殊的业务形态以外,在大多数普遍情况下,是完全不需要管理到订单是否付款的。这没有必要,也不是一种正确的管理逻辑。

 

先说必要性


当对外负债确认后,欠供应商的钱,这个事情已经合法的发生、存在了,双方都已经确认,剩下的就是这笔钱什么时候还的问题了。而什么时候还钱,并不取决于这笔业务合不合法,只取决于企业现金流和现金使用计划。

 

这个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了,所以我们的付款,一定是对发票的付款,我们需要搞清楚哪张发票,也就是哪一次确认的负债,已经偿还了,哪一次还没有偿还,而不需要搞清楚这次负债背后有多少个业务,这些业务已经被证明过了,不需要再关心。

 

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

 

比如我向张三借了两次钱,一次是100元,一次是50元。然后我们共同确定好,我总共欠了张三150元,打了一张借条。那么张三向我催款的时候,只会拿着借条,问我这张借条上的150元什么时候还,而不会再费心去解释这张借条里面有两次借款,分别什么情况,合不合理。

 

如果他一定要这么做,一定要精确到是哪一次借了多少还没有还。那么假定到了年底,我告诉张三:现在我拿了年终奖,但是老板比较坑,发得少,我能不能先还你80元,还剩70元过几个月再还。张三同意了,然后下一次他再催款的时候,只会说这张借条总共150,你还了80,还剩70什么时候还。

 

而无法分辨出,我还欠他的70元中,到底是第一次借的100里面的70没有还呢,还是第一次借的100中的20,加上第二次的50没有还?

 

在他心里,他有可能认为是第一次的100中还有70没有还,但在我心里,在我的账本里,我记录的却是优先还了第二次的50元。

 

所以你看,在现实业务中,和供应商,和客户的对账,在通常情况下,是一定会在发票层面对账,而不会是对发票背后的业务对账,当一张发票包含多个合同、多次收货的金额,而又存在部分偿还货款的情况时,逻辑上也没有办法对清楚。

 

也完全没有必要对清楚,只需要搞清楚是哪一张发票,应该什么时候付的,还没有付,就可以了。

 

再说管理逻辑


我很理解很多企业当负债压力很大的时候,想要搞清楚欠钱的来源,到底是哪张合同还没有清债的想法,不过从是否付款这个层面上来考虑这个问题,已经是滞后了。

 

要控制负债业务的合法性,应加强在合同和发票环节的审查。而要控制现金流的合理性,才会需要在是否付款这个环节上来审查,这是两种方向完全不同的管理目的,所以管理目的搞清楚后,你就会看到,在付款时搞清楚付的哪张合同的款,还真没有必要。当然,对于这个问题地分析,我前面也再三强调过,只是普遍情况下,并不包含一些特殊的情形。

 

例如在某些企业里面,会严格按合同核销,那可能你需要严格对应到合同,不过这种情况下,更合理的建议,肯定就是一份合同对应一张发票,发票就等于合同,那这个问题其实也就并不存在了。

 

这个问题扩展开去,会有很多可能,会有很多特定的业务环境,我这里就不一一分析了,我们只是普遍情况,特殊的业务,大家可以按照这种思路,在具体项目中再作分析。


那么,付款业务到底应该怎么来管理呢?

 

既然付款业务和对外负债的合法性、合理性都完全没有关系,只和企业的现金流和资金使用计划有关系,那么我们的管理思路就可以明确了:我们的付款业务,必需要和现金管理关联来考虑。

 

大家都知道,企业的现金流,往往会关系一个企业的生死,所以财务有一个最最重要的核心职能,就是科学规划企业的资金使用计划,保持企业的现金流合理、可控。

 

所以当需要对外付款时,要不要付,付多少,不能由采购来决定,必需要由财务来决定。当财务发现企业现金流可能会有风险时,可以决定拖延、少付,财务具有一票否决权。

 

而另一方面,财务要想管理好现金流,就不能谁吵得凶,我就先给谁付,或者谁先过来催债,就先给谁付。必需要按计划付款,只有按计划付款,才能保证资金是有计划使用的,而不是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变化的被动局面。

 

所以财务要做的第一个事情,就是必需立一个规矩,让采购知道:我们公司对外付款,必需是指定的日期。比如每个月的15号,或者每个周的周五等,让采购在对外签合同时,必需考虑公司的付款时间,来决定自己的账龄。

 

而不是今天付一笔,明天付一笔,上午付一笔,下午付一笔的无计划状态。立好这个规矩后,除了预付款这类特殊的业务,所有的对外付款,都集中在一天,统筹安排,这样也便于提前准备资金,最重要的一点:可以提前制定一个付款计划,告诉老板,我几月几号可能需要对外付多少钱,付款后,我的资金计划会有怎么样的变化,我的现金安全性又如何来保障,充分发挥财务在资金管理上的专业性。

 

当然这个付款计划,多半也不会是到期的款就会全部付,有可能到付款的那一天,总共需要对外付1000万,但是财务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评估并判断下来我们只应当对外付800万,那么付款计划就只排800万,让老板去批。这里必需要加入财务的专业判断,而不是机械的从系统导出多少就是多少,让老板去头痛。


讲到这里,很多人又会问了,陈老师,按你所说的这个管理逻辑,付款与否,完全由财务根据账期、资金情况来排,那么遇到一些合同可能会有质量纠纷,或者合同规定了一定的付款条件,满足条件才能付款的情况,那又怎么处理呢?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的好。所以在现实的业务流程中,我一般会建议,财务根据现金流状况、总体对外负债状态,排出付款计划,给老板批之前,一定要多一个步骤:那就是采购确认。

 

采购确认主要要确认两个内容:

 

一个是哪些供应商是比较难搞的,建议优先偿付。哪些是可以拖一下的,可以暂时不付。以及确认合同要求的付款条件是否已经达成。

 

当然后面一个,如果要严格地管理得好,还是应该提前管理,例如在发票确认的环节,就可以在SAP中勾选付款冻结,甚至往来科目分开核算,等到满足付款的条件达成,例如由采购提交相关的验收单等,再由财务部门审核后,再取消冻结,在下一次的付款计划上体现。当然这个是另一种方案了,我们不在这里展开。

 

所以付款计划,由财务首先提出,采购确认,最后老板审批,交由出纳执行,最后会计入账,这就是我在设计付款业务时最普遍喜欢使用的流程。

 

在采购确认中,一定要注意两个点:

 

第一、采购确认的是付款金额明细在不同供应商或者发票间的分配,而无权决定总金额。

 

财务能决定的,是付款金额总数,采购仅仅是有权对金额的分配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个不多解释,你一想就会明白为什么。

 

第二、采购确认,一定不是采购员确认,而是采购经理确认。因为在实际业务中,采购员往往会站在供应商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一种行为。

 

因为采购员如果想做好他的工作,那么和供应商保持良好地沟通和互助是相当有必要的。但这种情形往往就会让采购员会不由自主去考虑供应商的利益,和财务形成一种矛盾和对立,也会和其他采购员因为应该先付谁的款而产生争执,此时就需要采购部门经理进行内部协调,站在整个部门和公司角度,做出最有利的决断。

 

这里提个题外话,有些老板总是很不喜欢自己的采购员老是为供应商说话,我个人认为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无需担心,采购想要完成自己的绩效和指标,这种情况就必然会存在,老板要考虑的,是如何从管理逻辑上去设计制衡机制,而不要去想着把采购变成高尚的、海瑞一样的人。


付款业务的流程设计思路确定了,最后一个问题,就是SAP中如何去落地的问题。


先说我自己配置的付款计划方案的思路,这个不是标准功能。

 

就是在SAP中,由财务根据到期的应付发票,自动生成一份付款计划,然后由采购在采购的界面中,对付款计划的明细进行再分配,系统控制总金额不超出财务指定的金额。

 

采购确认后,提交总经理审批,总经理审批完成的付款计划,由财务点击自动批量产生付款单。这个方案的好处是操作便捷,不再需要逐个去做单据付款,并且付款计划的明细、确认、审批信息等都在SAP中保存,方便事后的核查和统计。有一定开发能力的实施公司,可以考虑这个思路来设计你们的方案。


如果没有开发能力,需要用标准功能的来解决的。你可以这样设计你的流程,在SAP中,利用业务伙伴账龄分析报表,导出到EXCEL生成付款计划,在系统外交由老板审批。

 

然后在付款的时候,付款单上设置必填付款计划的号码。为什么要导出到EXCEL进行处理呢,这是因为系统的账龄分析报表可以导出所有的到期货款,但是无法进行修改,所以需要在EXCEL中,按资金状况加工成付款计划。

 

这个方案的好处是简单,易行,但是缺点很明显,就是在系统外的操作,无法形成完整的信息链,容易出现流程漏洞。


所以你也可以考虑第三种、同样基于标准功能,不需要开发的方案。

 

那就是每个月财务利用账龄分析报表,确认到期付款的总额,结合自己的资金使用计划,要求采购控制对外付款的总金额,由采购进行分配后,将可以拖延,不需要付款的发票,到期日改到下一次付款的日期。

 

这样账龄分析报表出来的总额,永远会是财务期望的付款总金额,这样就可以把账龄分析报表,当成一个付款计划。

 

这个方案需要搭配一个控制,就是付款永远不能对未到期的发票进行付款,这样来保证付款计划可以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

 

如果你想要知道最原始的到期日,那还可以搭配一个报表,用发票更改日志中,最原始的到期日,来查看最初版本的账龄状况。并且在这个方案中,由于到期日永远就是我们期望的付款日期,所以还可以用系统的付款向导,批量产生付款单,减少财务的操作难度,提高便捷性。

 

这个方案的好处是相当严谨,并且全部是系统标准功能,可扩展性强,系统的到期日完全和实际付款一致。缺点就是会频繁改动到期日,需要从日志去查看最原始的日期,如果遇到部分付款情况,到期日的更改还需要做一定的处理等,甚至会比较繁琐的处理,所以对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但是我仍然强烈推荐这个方案,希望大家仔细去理解。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下一讲我们开始销售模块,从销售定价开始,我们下一讲再见,谢谢大家!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400-890-8880
申请试用
返回顶部
立即注册,免费体验ERP功能,帮你实现降本增效
提供SAP解决方案的全球优秀服务商,19年深入25个行业提供专有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