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售前咨询: 400-890-8880 售后服务: 400-815-0518
余世平:突破成本桎梏,由内而外的精细化运营 下
来源:时间:2021年05月06日

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第二个部分讲解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我们从如下的三个方面来看一看,系统是如何把我们的成本核算要素进行精细化的。


第一个精细化的要素,是设备资源级,我们可以把制造费用明确到设备资源级别,也就是细分到每一个设备它真正的加工成本是多少。


第二个,工时级,我们可以按照工序来分析和预置好标准加工时,同时,通过实际的工序加工工时,进行实际时间采集,最终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以及我们的成本。


第三个,公共费用分摊,我们有一些公共区域的费用,比如公共的水、电费用,没办法明确到每一个设备上,就可以通过公共费用吸收、分摊的方式进行精细管理。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一下,第一个看成本要素,也就是我们资源管理要素。在如下图所示,我们设备资源的名称D02,这个资源它对应的成本中心是什么,它的成本单价是多少,以及它加工工时的预置,也就是说每加工一小时,它的成本单价是一千块。这是成本要素的第一步,也就是设备加工资源的成本。


图片53.png

 

第二个是工时的成本,我们可以把标准工时,如图所示,预置到系统当中来,比如我们经过几步大的工序完成一个加工,但每一个大的工序,它的加工时间是什么样子的,必须预置在系统里。我们实际的加工时间也可以去采集,如图所示,我们一道工序的任务,它最终实际的人工工时和设备的加工工时都被采集了。


图片54.png

 

第三个成本要素,公共费用分摊,如图所示,公共费用总数是一个数字,我们可以按照每一个车间它需要分摊的比例,进行实际的制造费用分摊。这样我们把成本要素做得更细,而不只是一个公司一个比例来统一分摊。像图中,我们可能对于某一个车间的鉴定费用是20%,另外一个车间可能是30%。那这样的话,就把成本要素,从总的公司层级明确到成本中心层级,再通过成本中心层级它的加工对象,将成本分摊过去。


图片55.png

 

具体在系统里面的执行过程是什么样子呢?主要分成三步,第一步领料,任何一个加工过程都是从原材料开始的,我们在原材领域的时候呢,就会把原材料的实际成本计入到工单当中来。第二个工时成本,如果按照实际工时来的话,那我们可分为市场报工,把生产工时的成本明确到加工当中来。第三个生产报交,我们在生产完工之后,产成品入库,就可以完成整个成本差异的确认。通过这三步,就可以把工单的加工的原料、工费,这三个成本包括差异明确出来。


图片56.png

 

在月底的时候呢,我们要将预置好的标准成本和加工的原材料、工时的成本之间做个对比,来进行前面提到的分摊和吸收。我们需要把一些公共的费用、差异的费用,按照一定原则的进行再次吸收,让我们的成本更加精准。


最后一步,在制品清算,最终成本确认完成之后,我们把它变成下一个期间需要执行的成本依据。这里面有一些管理会计的要素在里面,我们在做间接费用吸收的时候,需要跟成本中心关联。前面说过了,不同的生命周期分摊比例是不一样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在成本中心环节,利用管理会计的一些规则,把它预置在系统里面去。

  

具体的这个系统截图如下,产品的成本是10.45元,成本的构成,按照我们前面说的成本核算的明细角度来看,最少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料的成本,料的成本是说我们这样一个加工的原材料是这3种,每一个它的单价以及耗用量都有了,最终折算出来10.45元里的第二个成本是5.2元。


图片57.png

 

 第二个实际报工或者是按照标准工时计算出来的成本。如图所示,我们几大工艺用到的资源是什么?每个资源耗用的时间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实际加工工时是怎么样的?最终算出来是5块钱,这里面耗用的有S,也就是人工的工时有两个资源的工时。


图片57.png

 

 接下来,我们说这里面还有一个间接费用吸收,也就是间接费用成本,按照我们前面的分摊比例进行分摊,图上的每一个分摊比例都是一样的,所以最终吸收出来的成本是0.25,最终成本也就是5块加5.2加0.25,组成10.45的加工过程。


图片58.png

 

 我们前面说了,每个月最少要做一次成本清算和再产品估算,便于我们不断地去修正实际加工成本和预置月度的标准成本之间接近真实。像图中所示,预期的标准成本刚开始是20元,经过一次运算之后呢,就变成了9.75元,再经过加工,再经过零用,变成10.45元的演变过程。我们希望通过系统平台,能够把预置的标准成本进行不断的刷新,不断传递,更加接近我们真实的一个状态。


图片59.png

 

成本控制及分析可视化管理

 

我们来讲成本的可视化和成本的控制,更多的是讲解可视化,可视化之后就可以细节证明成本的控制,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话题。


首先呢,SAP Business ByDesign平台实现的可视化,重点体现在我们的工具比较强大,可以通过预置的报告来分析我们的成本以及相关的生产数据。这些报表工具的强大体现在,第一,简洁易用,第二,是实时的数据展现,它是个实时的动态的系统。


如下图所示,我们系统提供了强大的KPI展示指标,有各种各样的KPI指标,比如从生产加工的角度,从成本角度,从毛利润的角度都可以进行进行报表的展现。


图片61.png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以生产加工完成数量的角度,分析生产加工过程当中,它的实际执行天数对KPI指标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加工天数处在不同周期的具体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图片62.png

 

我们可以使用标准的报告,下图是从产品的角度分析,产品带来的收入以及它的成本和营业利润情况,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进行数据的查看。


图片63.png

 

下图是生产跟踪单成本明细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下,我们前面在做间接费用吸收的时候,它所产生的生产成本的实际执行过程当中的一些报告。这个报表把我们的市场成本要素倾斜展现出来,比如说现在订单跟踪单是多少、具体的生产任务是多少、原材料耗用的情况是多少、生产班组成的制造费用是多少,最终我们手工分摊的这个费用是多少啊?都可以得出来。实现随时监控生产成本,可以基于两个生产任务分别确认,前面提到的,我们的费率是可以明细到每一个工单体系,我们可以按照一类产品体系,也可以按车间体系,把我们的生产跟踪单的成本明细做到越细越好。


图片64.png

 

方案优势

 

最后我们再来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方案的优势。


我不想做过多的语言阐述,有一个真实的客户案例来和大家说明一下方案给客户带来的价值,它的价值点很多,我总结出来有三个方面,但是基于本期话题呢,重点讲一下的红色部分。


图片65.png

  

正如费尔特兰的IT总监和他的财务部门反馈出来的一样,使用SAP Business ByDesign平台之后,有效的解决了公司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速度。第一个速度提升了,那第二个呢,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我了解的情况是这样的,费尔特兰是做汽车零部件生产的,竞争非常之激烈,需要对成本核算做到越细越好。同时作为国际化企业,它的总部对成本核算的要求也非常之高,无论是从原材料的采购差异,还是到产成品工时、制造费用等等,这些分摊的结果都需要进行详细的管理。在没有用SAP Business ByDesign系统之前,这些数据怎么办?在Excel里面去核算,所以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非常之大,同时呢,由于在Excel里“加工”,它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不到不保证。用了我们的平台之后呢?在速度上得以提升,在准确性和及时性上也都得到了提升,所以费尔特兰对成本核算方面的评价是非常之高。


用费尔特兰的客户案例再次证明我们在成本核算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无论是在成本核算明细程度上,在速度上,甚至在计划的有效性上,都大大提高了制造企业在成本核算上的效率和准确性。


SAP Business ByDesign平台是一个整体的ERP解决方案,能够给企业带来的还有更多更高的价值,我就不再一一赘述。今天聚焦在成本核算角度,也是上述客户案例里面提到的,从速度到准确性到及时性。


其实这个平台,在大家比较关心的技术先进和性价比上,也颇具优势,首先它拥有先进的技术,每年有四个版本的更新,同时,它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小型软件价格”。


并且我们的平台是在中国本地落地的,所以在信贷系统上也非常的好,有众多的服务商可以帮助企业部署实施,支持本地化的、贴心化的服务。AVA就是生态体系当中的一员,也是SAP的金牌合作伙伴。

 

最后,再说一下我们公司的情况。第一个,我们是SAP公司提供的SAP Business ByDesign产品,我跟大家说一下SAP公司它的具体地位。先说一个大家都比较清楚或者比较熟悉的公司,比如同属德国公司的奔驰和宝马,在目前,他们的市值是没有SAP公司高的,SAP公司是德国市值第一,欧洲品牌价值第一。从这两个数字来说明,SAP是一家实力雄厚、品牌可靠、全球化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还要说到另外一个数字——25,SAP扎根中国、服务中国25年,它是中国本地化服务年限非常长的一家德国公司,它有众多的生态体系、众多的合作伙伴、众多的从业者,都可以帮助企业的决策层做出更好的决策。


另外一个产品来自富勘公司,它也是多年的耕耘在一线的企业,它推出的FORCAM产品年限有二十年之多了,它服务的对象都是装备制造业耳熟能详的,比如奔驰、奥迪、大众等等企业。2018年富勘被评为IIoT解决方案的优质供应商,在Gartner象限里排的位置非常之高。


第三个是我们AVA公司,因为我们是提供服务的,在前面介绍方案的时候,提到我们有SAP的ERP产品,有富勘的IIoT平台,还有我们自主研发的Vstore平台,组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AVA拥有超过16年历史,在2004年成立的,我们有将近110人的员工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服务,我们服务超过1000家的客户,其中80%都是行业的佼佼者、领头羊。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提供的服务,帮助中小制造企业实现一个飞跃,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迎接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我今天分享的主题《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系列的第三个部分——成本控制》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AVA组织的系列活动能够给您带来更多的机遇、更多的手段和工具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成本的控制与开源节流,赢得企业的茁壮成长。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400-890-8880
申请试用
返回顶部
立即注册,免费体验ERP功能,帮你实现降本增效
提供SAP解决方案的全球优秀服务商,19年深入25个行业提供专有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