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替,企业对于成本核算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传统的粗放式成本管理逐渐被时代抛弃,该如何找到一种有效的成本核算方式,在突破成本困境的同时,能够覆盖业务整体链条、囊括产品生命周期、及时且全面的获悉成本进展洞察?
今天,奥维奥咨询实施顾问王军老师将为大家带来【奥维奥成本核算解决方案】的全面解析,助力企业在短实施周期、低项目成本的前提下,搭建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实现高速度、高质量、高标准的成本核算。
大家好,我是王军,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奥维奥成本核算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方案的基本说明,第二部分是我在以往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总结,第三部分是实施过程具体步骤。
前言:成本管理概述
我讲解的内容主要包含两类成本核算方案,第一类是月末加权平均,是国内通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第二类是计划成本,是SAP,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
其中,首先月末加权平均主要适用于流程行业,这只是一种倾向,并不表示它不能用于制造行业,只是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流程行业用月末加权平均可能会更好一些。因为很多流程行业不到月底,不知道自己的产量,也不知道自己本月的投料,甚至可能不知道月末会生产出一些什么产品,尤其是化工企业,大家都知道,两种化工原料进行混合,有可能会产生一种新的产品,如果不稳定的话,则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产品,我们用的很多材料都是意外实验得到的,所以对于流程行业来说,用计划成本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说我推荐流程企业用月末加权平均。而对于离散企业来说,用计划成本相对就比较简单。
用一句话概括,我们的流程行业基本上是化学变化比较多,离散行业是物理变化比较多,也就是说离散行业相对产品比较稳定,要生产什么东西,就会生产什么东西,对化工企业来说就不一样了,所以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两种成本核算方案,而这两种方案实际上都是基于SAP本身的功能要求。
关于成本报告,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各种主要产品的单位成本的构成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相对来说比较传统,却也是大家最实用、最常用的一个方法,但这种填列方式和报表的出具方式,可以通过我们的成本核算之后,自动给大家出这些报表。
重点讲一下成本管理的困局,目前来说,成本数据不及时,是成本会计面临的极大难题。
成本数据来自于哪?来自于实际生产,而实际生产如果没有一个成本核算软件,或者说没有一个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核算系统,所有的成本数据都得由生产制造部门线下提供,或者通过其他渠道提供,这期间的及时性能达到什么程度?准确率会达到什么程度?
我们谁也不知道,毕竟生产人员并不懂成本,他只是机械的,按照成本会计的要求,要什么数据,给你什么数据。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生变动或者特殊情况,我们的财务并不清楚,生产也不可能细致的讲解到这种程度。这就是造成现在成本核算数据不及时、准确率低的第一重要原因,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成本控制。
为什么我要基于SAP本身的产品来给大家讲成本核算呢?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例外情况、所有的常规情况,都是通过业务财务一体化的系统去体现的。我们可以通过系统的后台数据,直接查询出“为什么我的成本会产生这样一个数据”。根据产生的数据,再去询问生产人员“这个成本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个时候他就会告诉你这个成本具体产生的特殊情况。
第一部分:奥维奥成本核算解决方案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奥维奥成本核算解决方案,包含月末加权平均和计划成本两种成本核算方式。
1、核算方法对比分析
对一些企业来说,这两种成本核算方式都比较熟悉,而对有些企业来说,可能只熟悉一种,下面我给大家做一个对比分析。
从时效性来看,月末加权平均只有在月末才能知道成本,而计划成本是实时的,只要有业务发生,就会计算出计划成本。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一些成本,实际成本和计划的差异叫过程差异,这个是实时体现的。只有在实际和计划有差异的时候,这才是在月底体现,所以这两种成本核算方式在时效性来说是有区别的。
从核算过程来看,月末加权平均是根据分配系数,按照当月的实际成本进行计算分摊。而计划成本需要估算出一个标准来,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拍脑袋出了个单价,而是首先估算产品的成本结构单价,然后根据这些单价估算这个产品的标准成本,后面会有详细的介绍,最后到月底的时候,计划成本会形成各种财务分录的差异,我们只需要对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可以了。
从分析方法来看,月末加权平均是整体分析,而计划成本是实时的分析标准与实际的差异,这个主要指过程成本,因为我们的过程是实时发生的,与任何的计划产生差异,都会造成成本差异。比方说标准发料是两个,实际发三个,当生产关单时,直接会体现出一个的差异成本。
从人员要求来看,月末加权平均要求所有人都必须是专业人员,甚至包括我们的生产车间人员,也必须是专业人员,否则就会出现我上面所说的,由于生产上的员工不清楚什么算是成本、什么不算是成本,导致数据提供的不准确,造成成本核算的困局,所以我们做成本核算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计划成本来说,成本计划是需要专业的人员估算的,制造人员则只需要按照系统的要求做单据就可以了,最后产生的差异,由财务人员去抓取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去询问制造人员,为什么会产生差异、有没有改进的可能等等。
从成本本质来看,月末加权平均显得成本后置,只有到月底实际费用结完了,才能知道这个月发生了多少成本。而计划成本几乎可以说是实时的,虽然说月末实际没有出现,但是能够控制过程,到月底分析差异就可以了。
2、实现高效的成本管理
Part 1月末加权平均
下面,简单说一下这两种成本核算的过程,在SAP里面是怎么体现的。
这个是一个成本管理流程图,主要分三个步骤,定义核算规则、执行成本计算和成本数据分析。定义核算规则首先就要定义科目、定义系数、定义分摊规则。执行成本计算是执行的数据统计和成本计算,在整个生产执行过程中,只需要收集、统计数据,不需要进行任何分类,到月底统一进行分类计算。最后是成本数据分析。
(1)定义核算规则
科目定义
对于月末加权平均来说,科目定义可以根据财务的实际需求去定义,比方说定义原材料成本、包装物的成本,人工成本等等,你希望成本分析到什么样的颗粒度,就把科目定义到什么样的颗粒度。
分摊规则定义
定义好科目之后,就要定义我们的分摊依据。我们的分摊依据主要有按工时、按产量、按产量价值进行分摊,这个产量价值主要是指我们的材料价值。还有一种是根据分摊系数,分摊方法主要是一次分摊和两次分摊。
主数据定义
在主数据定义的时候,我们要定义它的标准工时,定义生产物料的标准工时。
核算方案定义
关于核算方案,首先要定义我们的核算维度和分摊规则。当然目前来说,分摊规则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提到的,还有一些其他的分摊规则,也可以定义进来。这里面牵扯到某一种产品是否会分摊到这个科目,如果不分摊,可以不放回去,就不会进行成本分摊。
(2)执行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向导
关于成本计算的过程,有了前面的分摊,我们只需要进行成本计算就可以了,一步一步的往下算,最后算出我们的成本来。
这是成本计算的结果展示,重点说一下,这里面的黄箭头点开之后,就是这个产品所对应的各种材料消耗的分摊的金额,主要是分为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三大类。
(3)期末结账处理
期末结账处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我们要把当前的结余成本,一部分结转到库存成本里,另一部分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如果说本月没有销售,就全部结转到库存成本。如果说本月全部卖出,没有库存,就直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