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售前咨询: 400-890-8880 售后服务: 400-815-0518
【陈华讲B1第三十四期】SBO系统财务过账逻辑 下
来源:时间:2021年06月17日

过账逻辑

 

下面我们就结合这张主干的流程图,来逐单据讲解一下它们背后的过账逻辑。


首先这个图的第一层是三张订单:销售订单、生产订单、采购订单。订单不会带来任何原料、产品的库存变动,也不会产生任何财务分录,所以这三张单据可以忽略。

 

采购入库单,它保存后,系统会自动完成入库的动作,增加物料库存。在财务上,收到采购的物资,会借一个资产类的库存科目,贷一个负债类的科目。

 

其含义是:公司的资产增加了,但增加的性质,并不是老板投资的,而是从外部收到的,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是要还的,所以资产增加的同时,负债增加。通常我们可以设置为借原材料或包装物等存货科目,贷应付暂估科目。

 

生成分录的金额,SAP是按照采购入库单上所填写的货物的税前金额来产生的。而采购入库单上的金额,通常是直接从采购订单带过来的,因为我们不能指望仓库去填这个价格。所以如果一旦发生采购入库产生的分录金额错了,我们就要知道应该去查采购入库单上填写的价格,进而再查这个价格是否来自采购订单,一步步追溯。

 

应付发票,业务性质是确认对外的负债。当应付确认后,对外负债的合法性就得到了确认,在财务报表上,投资人就会看到公司的负债增加了。应付发票通常会来自采购入库,虽然在SAP中也可以不经过采购入库,直接产生应付,但从管理制衡的角度考虑,我们通常不建议这样设计。按通常的流程,应付发票自源于采购入库,那么因为入库的时候,已经产生了一笔负债,只不过是放在应付暂估科目,所以发票保存的时候,系统会把这笔负债,转入真正已确认的负债名下。

 

借方会是应付暂估,贷方会是应付账款,借贷都是负债类,其含义是企业的负债和资产的总金额都没有变化,只不过负债的构成发生了变化,未确认的、暂估的负债减少了,已确认的负债增加了。这张分录的金额,来源于应付发票单据上填写的税前金额和税金额。这两个金额加起来产生真正的负债,其中税前金额冲抵采购入库的分录,税金额进入增值税的进项税科目中。

 

付款单是用企业的现金,支付对外的负债。所以付款单会借负债类科目,贷资产类科目,其含义是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了:我们手头的钱虽然少了,但是我们欠别人的钱也变少了。所以借方往往是应付账款等科目,贷方是银行现金等科目。金额来源,是制作付款单时填写的实际支付的金额。系统根据付款单上指定的科目,或者指定要付款的应付发票来对具体科目进行过账。

 

生产线

 

以上是采购这条线,下面我们再来看生产。


生产订单不会产生分录。生产发料:业务本质是把原材料放到生产现场,或者投入生产线进行生产。原材料的价值只是在公司内部移动,并没有与外部发生任何关系。所以当生产发料后,我们的资产负债表上,资产的总金额不会有任何变化,但是资产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可用的库存减少,在制品增加。

 

因此这一步系统会借一个成本类的科目,通常我们会指定为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科目。贷方会是原材料等存货类科目。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这个科目在期末的余额,其业务含义就是在制品的金额,在资产负债表上,也会出现在资产类别中。这一步分录生产的金额,就不再是操作人员在单据上填写的价格了,不管你在生产发料单上填写什么金额,系统都会无视,而用自己计算出来的物料成本的金额来进行过账,操作人员无法干预。关于成本的计算逻辑,我们后面的课程还会再提到,这里大家简单做一个了解即可。

 

生产收货单,可以理解为产成品生产完工入库,产成品的库存增加了,所以系统会借资产类的一个存货科目,贷在制品科目。资产总额没有变化,但资产构成发生了变化,生产现场在制的金额减少,库存的金额增加,价值从原材料,转到在制品,最终转入了产成品的库存中。这一步生产的分录和生产发料单一样,也是操作用户无法干预的,不管你在单据上填写什么金额,系统都会无视,而是用自己计算出来的成本来进行过账。当然成本计算的过程很复杂,结合生产订单关闭,还会有一些特殊的处理逻辑,这些我们今天先不用管,会放在后面成本相关的章节再来讲解。

 

销售这条线中,销售交货会让产品的库存减少,但是因为客户并没有确认收到货,所以产品仍然算是我们的东西,物权并没有转移。所以在资产负债表上,也仅仅是资产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可用库存变少,发出商品增加,总金额并没有变化。因此这一步的借和贷都是资产类的科目,用以改变资产的构成。通常我们就会设置为借发出商品,贷库存商品等。分录产生的金额,也是系统自动计算出来的成本。因此严格地来说,销售交货单上填不填金额,对系统逻辑都不会造成影响。所以遇到有比较高的保密需求的项目来说,我们甚至可以设置销售订单、销售交货都没有价格,而是在财务做应收发票时再把价格填上。当然如果我们这么设计,那么相关销售报表的取值,就需要考虑不要从订单上取值了。

 

在应收发票的环节,系统主要会完成两个动作,第一个是结转成本到损益,第二个是结转收入。


先来说收入。应收发票确认了客户欠了我们一笔钱,因此我们的资产增加了,所以会是借一个资产类的科目,通常就是应收账款。而贷方表示资产增加的来源,这个收入是我们赚到的,不是负债,是真正属于公司自己的东西,所以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增加的同时,所有者权益同步增加。

 

投资人会看到公司的价值提升了,更值钱了。所有者权益会增加在哪里呢?就是本年利润

 

可是不对啊,我们看到在系统中,贷方并不是本年利润,而是主营业务收入。这是因为在期末结账时,所有的损益科目发生额,都会结转到本年利润中,我们产生应收发票时,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在期末结账时,借主营业务收入,贷本年利润,最终这笔金额,在期末的资产负债表上,会体现为资产增加,同时所有者权益也增加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从主营业务收入绕一圈呢?这是因为我们要掌握一个企业的现状,除了要知道它在某一时点值多少钱,还需要知道它在某一期间的盈利能力。简单地理解,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就是分别起这两个作用的,它们一个是时点报表,一个是期间报表,反应企业不同方面的状况。对于时点报表,我们是用科目的余额来产生的,所以资产和负债类等科目,余额是有意义的。而对于期间报表,我们主要要看它的发生额,比如损益表上,这一个月企业总共产生了多少收入,以此分析其盈利能力。

 

所以对损益科目,严格地说余额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仅仅是它的发生额,所以我们确认收入时,是需要在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产生一个贷方发生额,然后再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这部分可能对没有财务基础的人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因为篇幅有限,我也确实无法把基础的知识,例如借贷在这里展开讲,大家可以去自学一下财务基础再来理解,或者今后我也可以专门开课讲讲财务基础。

 

下面再来看成本,因为应收发票在系统中表示物权已真正转移,企业的资产会减少,所以会贷发出商品等资产类科目。资产减少后,这部分价值去向了哪里呢?和收入一样,它先去了主营业务成本,期末再结转到本年利润。

 

只不过借贷和收入是刚好相反的:先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发出商品,期末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因为所有者权益科目的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这里大家也可以再理解为什么资产类的借表示增加,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借表示减少),所以本年利润的余额,就是期末结转的收入,减掉期末结转的成本,余额就是利润。

 

应收发票上,确认收入这笔分录的金额,是按照操作人员在应收发票上填写的金额来产生的,结转成本的金额,是系统自动计算,无法干预的。如果你的售价低于了计算出来的成本,那这笔销售业务就是亏损,反之当然就是盈利。

 

销售的最后一张单据,就是实际收到客户支付的货款,制作收款单了。


收款单本质上并没有改变企业的的整个资产负债的情况,只是改变了资产的构成,从未实现的资产,到真正可以支配的现金,所以通常就是借银行、现金等科目,贷应收账款。金额的来源,是单据上填写的实际收到的货款金额。

 

以上这些主流单据,构成了整个SAP的财务过账逻辑,其实也是所有企业最主干的财务过账逻辑。

 

这一讲总体来说比较复杂,需要有一定的财务基础,大家听起来估计也比较枯燥,但今天这一讲其实非常重要,建议大家结合文档多阅读几遍,理解透彻。或者过一段时间,补一补财务基础,再来看一次,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理解。谢谢大家!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400-890-8880
申请试用
返回顶部
立即注册,免费体验ERP功能,帮你实现降本增效
提供SAP解决方案的全球优秀服务商,19年深入25个行业提供专有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