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悦:“这种例子其实是很多的,和张老师与王老师介绍的一样,在一个项目运行之前,我们把销售线索变成销售机会的时候,就应该要去了解客户的一些需求,然后给客户报价的时候,我们内部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工作量的评估,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合理的报价。客户的需求要划定在一个范围之内,因为就像张老师刚才介绍的,可能会有些客户他在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中,前期有些地方没有想到,做着做着还需要加这方面的内容、那方面的内容,这就是我们项目立项之前呢,在客户调研这一块可能就会有遗漏,所以像这样的话,就需要售前的人员对客户的需求有一个合理的规划,然后在规划的过程当中,我们是否还可以给客户的一些前瞻性的建议和引导?他是否还需要做到哪些东西?我们一开始就要有风险控制的这种意识,这样的话,我们才好进入到下一步项目立项、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项目实施过程当中,我们在上一期已经介绍过,现在很多企业都是采用项目预算制度。在项目预算制度的管理过程当中,关于每一个项目到了哪个阶段、实际项目过程当中产生的这些费用是否在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财务是否合理等等,基本上我们现在的这个系统是可以做到可控的。在这个阶段当中,如果说我这个项目只执行了40%这个阶段呢,那我们的预算额度也肯定是在40%之内,那我要报销了的费用肯定也得在40%之内,如果超过了的话,他跟着系统都提交不了了,咱们的系统能够在这一方面,就已然就控制住了。只是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分析的点是在哪?就是说尽管这个费用是控制住了,但是为什么40%了,在日常过程当中没有实际达到40%的工作量?是因为什么原因?到底是因为人力投入不足,还是说因为咱们投入的人力他的水平不够?我们肯定要在这方面再去进行一些分析,或者说一些风险点有可能是在这些地方了。我理解信息化系统中的风险控制,一般就会关注这些点了。”
主持人:“刚刚徐老师不仅给我们讲了信息化系统中的风险控制,同时也把项目管理的分析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下。那么王老师,从您的角度或者说从罗德公关出发,目前是怎么做项目管理的分析呢?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
王鸿:“好的,我来分享一下,作为一个特别理性的财务人员,是怎么去管项目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渗透到业务的每个角落,不可能每天跟着见客户、去现场之类的,我们是靠系统里的数据来管理项目的。在费用结构上呢,我们在系统里会根据项目把费用分成两大块,一块我们叫费,另外一块叫做Cost。费这一部分就是我们靠员工的工时给客户提供专业服务,产生了相应的收入和成本。那Cost的那一块,是我们上一次聊到过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需要由项目承担的这一块。对于费的管理呢,我们是靠系统的报告,每月会对我们这差不多一千个项目都会跑出两个大的报告来。针对费的那个报告呢,我们会去比对合同里的规定,比如说合同里的规定到了5月31号这个节点,或者到了那个12月31号这个节点,我要100%完工了,那我系统里头跑出来这个报告它是不是100%完工了?如果没有100%完工的话,我们就要去看一下它为什么会出现没有100%完工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找到业务人员,跟他了解一下这个项目进展情况,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导致没有按期的完成。那对于Cost的这块儿呢,我们会比对合同中费用项去控制,比如说原来的费用里只有交通费,那突然间来了一个支付给第三方的咨询费,我们会去问了这个项目当时是没有这块支出的,是客户提了新的要求呢,还是把费用报错了。因为我们几千个项目,也有可能出现误差的,就要理清楚这个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实际上在每个月我们这两个报告跑出来的时候,不管它是一千个项目还是两千个项目,项目的全貌就都在财务人的眼前了。那你看到的,是不是跟原先设定的一致,这个差异就是告诉你项目执行的是客户满意的还是不满意的,是偏离了原来合同的规定,还是说跟原来合同规定的是一步一步暴露的非常好的这么一个情况。实际上就帮助财务人员在不可能Involve业务服务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管理项目了。”
主持人:“王总不仅给我们讲解了项目管理分析,也给我们分享了ERP带来的一些帮助。我知道罗德现在用的是SAP的BYD,在这个产品当中做了一个项目管理,其实我了解到对项目管理的分析,ERP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帮助,如果数据做进去呢,我们可以回头看一下历史的数据是如何的,还可以分析一下现在以及将来的数据,请问一下王老师ERP除了分析这个帮助,还有其他的一些帮助吗?”
王鸿:“这个肯定是有的,首先,系统它会把财务从复杂、繁重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以前我们是做数据、做表,现在财会人员就可以变成一个用数据、用表的人,有了这些数据之后呢,可以比对过去的情况、现代的情况,过去和现在的发展会有一个趋势的观念出来,就能够给管理层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说某一个行业,它在过去可能是占公司业务的半壁江山,50%。最近两年它是呈一个下降的趋势,这个业务已经变成了30%、20%,下降的梯度还是很大的,这时候公司就要考虑这块业务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下降,是因为整个社会的这个产业的更新更替造成的,还是说我们对客户的服务不利,然后客户流失造成的。系统会给管理层提供一些非常有用的财务数据,帮助管理层来做决策。有了这些数据之后呢,管理层可能对未来五年的计划,就会去找新兴的行业是哪里,然后这些新兴的行业一定是公司增长点的体量的切入点了。那么还有哪些是存在风险的,将来会被整个社会淘汰的行业。假如有客户再来找我们做的时候,我们要不要接,或者即使我们接,也要建议客户从创新的角度去看,去做更好的、更有价值的这个服务。”
主持人:“那徐老师,您在信息化的项目当中有没有相似的体会?或者您给我们举一个案例,就比如说没用信息化之前,做财务工作会比较繁重,而用了信息化之后呢,则带来很方便很便捷的感受。”
徐悦:“上一期我也跟大家有介绍过,就像间接费用的分摊,如果没有信息化的系统,那你要收集各种各样的数据,可能就得一两天的时间,然后再根据你的规则去分摊,分摊以后还要去写出各种各样的凭证,这个工作量就很大了。然后慢慢的就发展到会计电算化,还没有发展到ERP系统,最开始办公自动化是体现在会计电算化,把会计的人从核算、手工做账简化了出来,至少来说的话,不用写凭证了,也不用写账簿了。然后财务的三大报表可以自动形成,而且是随时随地生成报表,不用再一个客户、一个客户的去归集,大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在十多年前呢,进销存系统和财务的总账系统还是两个独立部分,因为我都有所经历,尤其像生产制造型行业,材料有入库、有出库,这些单据怎么流转到财务上去?那大量的入库单、出库单得打印出来,然后财务那边有一个专门的人专门去做入库、出库的,其实这个会计分录是一个标准化的会计分录,但是两个系统它是独立的,没办法嫁接在一块儿,只能通过人工去做,那会有一个岗位专门去做采购,库存商品有进项税,有应收账款,闭着眼睛都能做的,但是必须得做,而且是大量的单。然后中间的单据也会有遗失,不能及时——仓库这边把出库单、入库单打印出来,然后财务再做进去,这都是需要时间的。慢慢的随着信息化的提升,现在大家都在用ERP系统,用了ERP系统,至少专设的岗位就不再需要了,这个人力你可以做其他的一些工作了。比方说我有入库,只要是仓库这边入库,财务系统那边接收到了这些数据,自动的形成会计凭证,然后我们只要对应的采购的这些发票、送货单,那出库也是一样的,都是自动能产生,这样的话,财务人员就可以从记账的工作中脱离出来,变成把控的这个环节,这样子就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而且同时降低风险。”
主持人:“徐老师也提到之前的财务业务是分开的,据我了解BYD是财务业务一体化,请张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
方案专家:“我给大家讲一下BYD总体的解决方案,首先,BYD是部署在云端的一个产品,大家都知道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都要迈向云端,之前我们所谓的ERP可能都是本地化部署的那种,然后我们可能要购买这个服务器、购买一些硬件设备,其实这些对企业来讲的话,成本还是很高的,对吧?如果我们把它迈向到云端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一个好处呢?我们从硬件方面、从服务器这些方面的话,就可以把这些成本给节省下来了,同时呢,它也能方便我们所有人员的一些工作,就是说我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网络的地方,我就可以办公,我就可以去访问,那这样的话,就给员工的操作也好、办公也好,都能带来极大的一些方便。尤其是在专业服务业领域,BYD的项目管理模块做的也特别好。比如像罗德这种企业,项目数量特别繁多、业务部门也有很多的情况下,如何去分析每个业务部门它的业绩如何?每个业务部门每个月或每年到底做了多少项目?对这些庞大的数据如何进行分析?BYD系统就把项目管理到业务端的集成,包括与财务的集成,运用的淋漓尽致,想从哪个维度分析都可以,想分析每个部门做了多少项目都是可以分析出来,每个项目经理做了多少项目、对应的客户是哪些,这些都能分析出来。包括我每个项目的、收入多少、成本多少、毛利怎样的一个情况,都能分析出来。所以说我觉得这个系统是特别灵活,也是特别方便。”
主持人:“我之前是不太了解BYD,各位专家给我普及了一下,我觉得BYD是比较好用的,然后今天的项目管理的话题到此结束了,感谢各位的嘉宾。”